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们所实践探索的驻村扶贫五联四化工作法

    信息发布者:郭家渠村
    2018-12-09 16:43:04   转载

    我们所实践探索的驻村扶贫

    “五联四化”工作法

     

    大石桥乡郭家渠村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,毗邻丹江口水库,X011线穿村而过,是一个移民村、贫困村。村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,其中荒坡面积2300亩,坡耕地面积820亩,林地面积200亩。2010年,全村大部分移民搬迁到邓州市林扒镇。现有5个自然村,5个村民小组123户459人。经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,2017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353人,贫困发生率高达76.9%,是全县全市屈指可数的深度贫困村,南阳市移民局为该村帮扶单位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,帮扶工作队在各级党委政府、组织、扶贫部门的领导下,紧紧依靠包村市领导和单位支持,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积极探索“五联四化”党建扶贫工作模式,2017年实现全村贫困群众脱贫退出75户317人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
    所谓“五联”,就是“派驻工作党组听,支部建设书记领,规划发展‘两委’议,增收致富党员带,村级事务代表督”。一是派驻工作党组听。驻村工作离不开市移民局党组的重视支持。工作队按照“队员当代表,单位做后盾,领导负总责”的要求,经常主动给局党组、主要领导汇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,争取最大支持。市移民局领导经常研究驻村工作,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秦性奇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、总工程师、总会计师及相关科室负责人,先后三次在郭家渠村召开党组(扩大)会,现场研究解决村党组织建设、产业发展、文化教育活动中心建设等问题。选派骨干力量任第一书记、工作队员,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倾斜。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,拿出2.4万元用于购置会议桌椅、档案柜等,配置了电脑、打印机,改善村支部办公条件;争取移民避险解困资金近600万元用于移民建房,涉及移民39户(含随迁)150人;倾斜移民后扶资金400多万元建设香菇大棚38个,去年上架香菇20万袋,为该村扶贫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工作保障。二是支部建设书记领。第一书记首要职责是抓党建,通过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保稳定。在工作中,驻村第一书记刘富伟以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为载体,争取资金50万元用于村部提升改造,建立了党员微信联盟,坚持党员活动日、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树典型、抓班子、带队伍、强素质,保持经常有党的声音,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、战斗力、号召力。三是规划发展“两委”议。村里如何发展、有什么规划和打算、准备上什么项目,这些事情首先村“两委”要统一思想。该村坚持一般性事务“两委”民主决议,并征求驻村工作队意见,重大事项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进行决策,对精准扶贫工作由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集体研究决定,统一思想,达成共识,凝聚合力。对香菇产业发展、项目投入、第一书记资金使用等,都经过村委集中研究。按照这种议事形式,确立了“1113”的发展思路,即建设一个村文化教育活动中心,引资修建一座旅游观光栈桥,开发一条一日游环线,着力发展袋料香菇、乡村旅游、林果种植三大产业,为村级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。四是增收致富党员带。群众富不富,关键看干部。在帮扶过程中,一些群众存在观望和等靠要思想,对发展生产瞻前顾后、怕担风险,而党员干部文化程度、思想觉悟相对较高,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,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干部因势利导,提出党员干部要先行一步,先富起来,先富带后富,最终实现全村群众共同富裕。村里的香菇产业,起步最早、种养最多的主要还是党员、是干部。党员黎成才2017年养殖香菇6000多袋,年底获利1万多元,尝到了甜头,今年不仅自己养了4万袋香菇,还带动了2户贫困户参与养殖,预计能获利10万元以上;组长王宏斌,父母身体不好,自己又有先天性心脏病,不能干重体力劳动,生活很艰苦,但他坚定信心发展了2万袋左右的香菇,也有了很好的收益。像这样的党员、干部还有很多,他们成为了郭家渠村的致富带头人,起到了很好的表率和带动作用。五是村级事务代表督。该村坚持党务公开、政务公开,完善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。引进了移民村创新社会治理模式,建立了民主议事会、民主监事会、民事调解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组织、物业管理组织“三会两组织”,吸纳群众广泛参与,制定村规民约,推进村级民主化管理进程,调动了群众发展积极性。

    所谓“四化”,就是“组织生活机关化、精准扶持产业化、精神引领固态化、文明创建常态化”。一是组织生活机关化。就是把机关组织建设理念引进到村级组织建设上来,坚持虚功实做,严肃认真“三亮三评”、召开民主生活会、经常读报学习等,逐步规范村级组织生活,提高党员素质。二是产业扶持多元化。首先是全民化。就是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方式,主动与市场相对接。去年该村依托淅川绿地公司,采取自投自养、托管分红、免投包养、入股分红四种模式,最终全村有89户参与种植,另有部分非贫困户也参与香菇种植,基本实现了项目全覆盖。其次是龙头化。今年,该村按照乡政府提出的“培育大户、做大做强”的指导思想,利用村支部书记注册的淅川县富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带动全村30多户群众参与香菇种植,目前香菇种植已达到30万袋种植规模。该村初步与山西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,公司负责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,村集体按每袋香菇0.2元 的标准向公司收取分红,春节前后香菇种植规模可望突破50万袋,并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。其三是多元化。产业发展有主有辅,在香菇、林果业、乡村旅游的基础上,今年该村又利用第一书记资金新养殖白玉蜗牛5万多只,下一步还要发展藤椅编织等扶贫项目,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,初步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。三是精神引领固态化。该村坚持既要“富口袋”更要“富脑袋”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变“要我富”为“我要富”。除了宣传动员、技能培训以外,该村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建设了村文化教育活动中心(村史馆),目前场馆主体工程、内部装修及布展工作初步完成,正在进一步进行精细化打造。展厅内容包括党史回眸、基层党建、领导关怀、先锋风采、旧貌新颜、文化传承等内容,定位于打造“党员干部教育平台,精神文化建设高地,乡村旅游开发龙头”,激发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、砥砺前行,教育广大群众不忘党恩、艰苦创业,加快发展致富,建设美丽家园,提升文明程度,奋力开创美好幸福新生活。四是文明创建常态化。该村将“两弘扬一争做”活动和文明户创建活动作为日常工作开展,号召群众以优秀人物和模范家庭为榜样,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提升素质和文明程度。今年“七一”表彰会上,“好媳妇”邹许丽、“好婆婆”袁景丰、“最美脱贫户”黎定先等50余人和“文明之家”王宏斌等8户获得了乡党委政府的表彰。在村庄环境卫生治理中,该村实行“干部包区,保洁员包片,门前三包(包垃圾清扫、包树木管护、包堆放有序)”的网格化管理,村组党员干部、群众齐上阵,分区域设置垃圾箱6个,每户摆放垃圾桶,对文化广场、主要道路的垃圾、杂物进行清扫,由乡政府组织人员定期清运,保证了村庄清洁美观。同时,利用文化广场、文化大舞台等现有设施,引导群众成立乡村乐队、广场舞队等,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,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提高群众幸福指数。

     


    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